山东潍坊的校园里51配资网,水火箭“嗖”一声冲上天,孩子们欢呼雀跃。这不是科幻电影,而是当地小学人工智能课的真实场景。学生们用平板电脑控制火箭发射,科技感满满,梦想也被点燃。
在潍坊市奎文区明德学校,五年级学生刘振邦选修了水火箭课程。他用平板启动程序,火箭上的智能语音开始倒计时。倒计时结束,火箭直冲云霄,操场上掌声一片。这样的课程在潍坊随处可见。人工智能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,而是走进了孩子的课堂。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庆华说,他们通过标准、课程、环境、师资四方面,打造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。
潍坊的学校设计了“1+X”课程体系,解决“教什么”的问题。小学三到八年级学生每学期至少学5课时的人工智能必修课,用的教材是《人工智能常识》。这本教材根据年级不同,内容也不同。低年级学生学人脸识别、图像识别,体验科技的乐趣。高年级学生接触机器学习、智能算法,理解人工智能的原理。初中生则学习大数据和产业应用,动手做创新项目。除了必修课,学校还提供选修课,比如无人机、3D打印、趣味编程,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方向。
在潍坊高新区凤凰学校,二年级学生围着磁吸板,用代码卡片学习编程原理。高年级学生在“少年科学院”里讨论智能家居设计,个个兴致勃勃。校长刘庆庚说,人工智能是学校发展的突破口。虽然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51配资网,但他们希望通过科技教育让孩子有更大舞台。潍坊还组织数字嘉年华、编程大赛等活动,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。高新双语学校的学生甚至自己设计了无人机虚拟训练系统,屏幕上还有电子奖状,激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。
农村学校也没落下。青州市王坟镇侯王小学虽小,却开了4个人工智能社团,包括3D打印和趣味编程。孩子们在课堂上玩得不亦乐乎,科技的种子在乡村扎根。潍城区利昌学校建校才几年,就靠人工智能教育拿下18个国家级奖项,包括全国无人机大赛亚军。人工智能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。
但教人工智能可没那么简单。师资是个大难题。既懂教育又会技术的老师太少,培训资源也不够系统。禁止使用任何英文,潍城区潍州麓台学校副校长张军直言,老师们需要更多支持。潍坊市推出“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工程”,每年组织30次信息化教学交流和20期“智享讲堂”。他们还搞了“数字有约”活动,邀请校长、教研员和一线老师一起讨论教学方法。全市还直播县级培训,让更多老师受益。
潍城区和企业合作,开发“双师课堂”资源包,邀请企业导师参与课程设计。奎文区投入50万元更新设备,每学期派500人次教师到学校支持社团活动。高新双语学校则推出“微认证+工作坊”体系,老师先在线学习,通过考核后再上岗。全校已有16位老师拿到跨学科教学认证,开发了不少新课程。他们还用“课堂积分制”,鼓励老师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教学。
人工智能不只停留在课堂,还改变了校园生活。潍坊建成729所智慧校园,示范校108所。高新双语学校用电子围栏抓拍可疑人员,人脸识别记录师生行动轨迹。潍城区外国语中学开发了“智慧潍外”App,家长能实时了解孩子的考勤、请假、食堂和宿舍情况,家校沟通更顺畅。高密市朝阳中学的体育课上,“电子眼”拍下学生跳远动作,老师用人工智能建议帮学生改进动作。
学校还打造“AI自习室”,学生可以用电脑探索人工智能工具,解决学习难题。有的学生用人工智能对话缓解心理压力,学校就开发了AI成长助理,提供心理疏导。教室和走廊的电子屏上装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,学习环境充满科技感。潍坊市教育局局长王霞说,他们要用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,让教育更现代化。
走在潍坊的校园里,孩子们聊着无人机、机器人,眼中满是憧憬。问起梦想,有人想拿无人机大赛全国一等奖,有人想开发自己的打字游戏。人工智能教育让孩子们不只学会技术51配资网,更学会了追梦。未来,他们或许会用这些知识改变生活,甚至改变世界。你觉得,人工智能教育能给孩子带来多大的改变?
正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